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東西方文化,為何對於創新和人才的態度不同?

為什麼歐美公司比台灣公司重視人才,而台灣的公司注重的是服從呢? 為什麼西方國家以行動帶動創新,在台灣的創新卻常常淪為口號呢?

我想用歷史和文化的角度,來解釋東西方對創新和人才的態度,這篇文章也會討論一些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的歷史或現況。


為什麼歐洲國家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興盛

近代歐洲國家林立,版圖持續變化,所以競爭性的技術推陳出新。中國、印度使用火藥都比歐洲早。但是中國、印度到了近代的槍砲技術完全比不上西方。西班牙人、葡萄牙人一出海,發現竟然船上的火砲就足以壓制一整個印度的港口。

為什麼呢? 因為中國、印度在歷史上,常常是大一統的王朝。等天下太平,其實皇室是會壓抑民間繼續研發槍砲的,因為那可以變成叛亂的力量。


中國在亂世的時候,才特別注重人才

中國歷史上,禮賢下士、人才輩出,是什麼時候呢? 往往是戰亂的時候,因為那時君主或諸侯有存亡的壓力,所以他們會收起高高在上的架子,傾聽謀士和將才的聲音。天下一平,就只有君君臣臣、排資論輩的穩定結構了。

儒家文化會被東方君主愛用的原因,不是因為它可以鼓勵創新,而是在天下太平模式下易於管理。


日本興衰史:想要入歐,卻無法脫亞

日本的興衰也可以用這種模型來解釋:1960-1980年代日本廠商還在全球攻城掠地的時候,因為還是真實的戰爭,所以或許還有人才輩出、創造力不絕的時期。等1980年代,日本車和日本家電已經穩穩攻下全球市場,他們就走入了天下太平模式,而老人居高位,創造力就大不如前了。

其實一百年前,日本人的管理、治學方式,就已經非常現代化,說白了,已經非常西化了。但是近二三十年,企業管理層的老化,又完全是東方的宮廷模式。比較簡化的來說,也許可以說日本因為學習西方文化而興起,卻無法擺脫東方文化的包袱,而停滯和衰落。


三星利用制度設計,彌補東方文化的缺點

三星電子近年異軍突起,是否可以基業長青,還需要時間來觀察。我的解讀是,Samsung利用制度設計,彌補了東方宮廷文化的缺點。

Samsung的vice president是每兩年一約的。也就是說,時間到了,如果績效沒有達到,Samsung是不一定要和你續約的。我覺得這樣可以大幅修正東方主管作威作福的心態,而在vice president本人的生存壓力下,才可以向下傾聽。

然而,Samsung如果vice president不被續聘,會不會帶著技術投靠同業? Samsung甚至連這一步都已經準備好了:在韓國,大學教授的地位是很崇高的,Samsung集團投資了「成均館大學」,所以離職主管可以到大學任教,而不致把技術帶給競爭對手。


小結:新經濟的年代,台灣文化必須從根本翻新

儒家、威權和軍隊式的混合管理,對於單純的製造業,看起來是很管用的,台灣廠商可以有效的組裝雨傘,自行車,乃至於NB。然而在軟體吞噬一切的知識經濟時代,台灣人對於管理的文化和思惟,我覺得已經必須從根本重新檢視和翻新了。


延伸閱讀:
Chenglap: 西方人工作懶散,國力卻很強?
伊恩: 韓國台灣電子業,誰靠政府硬撐?